溶解一般都是吸热,但也有个别是吸热,比如:氢氧化钙与氯化铵晶体。水溶解溶质的过程,包括两个程序:一是破坏离子键或者分子间作用力,使溶质离子/分子分散开,这个过程是吸热的,另一个过程是离子/分子和水分子相互作用,水合,因此,总体来说吸热还是放热,就要看两个过程叠加以后如何了。
溶解如何解释
广义上说,超过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为一个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而狭义的溶解指的是一种液体对于固体/液体/或气体产生物理或化学反应使其成为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
溶液并不一定为液体,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比如均匀的合金和空气都可以称为溶液。当两种物质互溶时,一般把质量大的物质称为溶剂(如有水在其中,一般习惯将水称为溶剂)。
溶解是如何分类的
溶剂通常分为两大类: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溶剂种类与物质溶解性的关系可以被概括为:“溶其所似”。意思是说,极性溶剂能够溶解离子化合物以及能离解的共价化合物,而非极性溶剂则只能够溶解非极性的共价化合物。比如,食盐,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它能在水中溶解,却不能在乙醇中溶解。
在有机化学中一般会用到的溶剂有丙酮、乙醇、水和苯。
水以及非极性溶剂是不能互溶的;如果你非要这么做,它们也不会形成均一的混合物,最终会分离为两层,又或者是形成看起来像牛奶一样的乳浊液。
溶解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溶解既可以是物理变化也可以是化学变化。此类问题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下面,我们举例来探究一下:
1、蔗糖溶解于水为物理变化,只是简单的C12H22O11分子扩散进入H2O分子中去,该变化的推动力为熵值增大,简单的说就是混乱度增大。该过程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故为物理变化。
2、钠溶于液氨为化学变化。钠晶体的晶体键被破坏,而且钠原子与氨分子作用,生成Na+离子和e(NH3)n-离子即氨合电子,生成了新物质,化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因此为化学变化。该过程同样伴随着扩散,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3、再比如SO3溶于H2O发生化学变化:SO3+H2O=H2SO4.CO2,SO2同样如此。它们溶于水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CO2(g)=CO2(l)CO2(l)+H2O(l)=H2CO3(aq)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为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