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教父之过,孩子出现骂父母的行为肯定是出于家长自身的原因。这种情况家长就要深刻反省自己,想想是不是自己不够关心自己的孩子,或者对孩子太过于溺爱了,这个时候就一定要树立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权威。
孩子骂父母是什么原因
1、家庭充斥着为暴力。从小在孩子面前呈现的就是家庭暴力。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用暴力解决不了的,谁阻止我,我就对谁用暴力,使孩子性格逐渐偏激,对待父母自然也不会好言相对出现骂父母的行为。
2、家庭对于孩子过度的溺爱。这也是导致孩子骂父母的原因。孩子从小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永远迁就着孩子,永远的无条件给予,使孩子得寸进尺,根本不会去回报父母,只会觉得是父母应该给予的。
3、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无力感,往往会憋屈着回家里换成另外一种方式发泄。包括沉迷于网络和游戏的很多孩子都是现实逃遁型,他们喜欢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存在感,并且自我构筑了自己的虚拟空间,自封为王,一不顺心就回家对父母恶语相向,骂父母,对母亲也是命令式口吻。
4、有句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不管大小,都会有一定的圈子。什么样的圈子就反映了这个人是什么类型的人。所以如果一个人都是处在喊打喊杀,爱动手脚的圈子,那么他离社会混混已经很近了。如果一个人是处在目无尊长,喜欢打骂的圈子,那么没素养的他对亲人也是一样的,肯定会出现骂父母的行为。
5、因为孩子可能对自己的父母非常不满意,他感觉自己的父母根本就不懂自己,感觉妈妈总是会误会自己,总是欺负自己,心里特别的不平衡,但是这样的孩子是非常缺乏教养的,他根本就不懂得尊重自己的爸爸妈妈,他只是懂得用骂父母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
孩子骂父母该怎么教育
1、首先自己先要以身作则。孩子在认知事情的时候总是父母做什么他们就会看在眼里甚至学父母的一些行为。一些喜欢打骂孩子的父母教出来的孩子也会有骂父母这样的习惯,认为说脏话是对自己心情的一种宣泄,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注意语言和态度。
2、保持冷静,不要与孩子对骂,甚至大打出手,这种情况就是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打过他,或者说很少很少打他。这时,你们打他的时候已经过了,也就是说家长错过了严厉教育孩子的机会。如果现在当孩子再骂父母的时候,不要与孩子对骂,等他冷静了,在心平气和的跟他讲道理。
3、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德行发展,加强孩子的素质教育,对孩子来说,重要的不仅是文化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其品行修养的教育。一个知识水平很高,但品行修养却很差的人,对他人和社会的隐患危害会更大。家长应该让孩子懂得对待父母要感恩回报、孝敬尊重、理解敬畏,而不是随意打骂父母,家长和孩子要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
高三孩子不和家人沟通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但不能简单地判定为正常或不正常。高三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孩子们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这可能导致他们情绪波动、易怒、焦虑、抑郁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可能会减少与家人的沟通,以减少压力和冲突。
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会影响孩子与家人的沟通。如果家庭中存在紧张的氛围、父母过于严格或过于溺爱等情况,或者社会上存在着竞争压力、考试制度等不利因素,都可能让孩子不愿意和家人沟通。
对于高三孩子不和家人沟通的现象,我们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孩子只是因为学业压力大而减少沟通,那么适当的理解和支持就能帮助他们度过这个阶段。如果家庭环境或社会环境存在问题,就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改善孩子的成长环境。
可以说青春期的孩子大部分都让家长很头疼,大家都知道青春期是人生的叛逆期,孩子会有各种各样的父母眼中所谓的问题行为的表现,比方说早恋、叛逆、不跟父母讲话等等现象,其实孩子在青春期这个阶段,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他在这个阶段有了一个全新的发展,与前一个阶段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家长能够了解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发展的话,与孩子沟通时就会比较顺利。
问题中的孩子已经上高三了,应该是处在青春期的后半段,那么从这个提问当中我推断出,家长与孩子沟通不顺畅的情况可能不是一天两天了,甚至说可能是维持了整个青春期,这阶段的孩子往往有着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这些想法是家长所不能理解的,有时候大人一听会觉得,“这都说的什么呀,一点也不现实。”可是对于孩子来说,他却把任何东西都想得很认真。
如果家长一上来就用否定的态度和语气跟他说的话,久而久之孩子肯定不愿意跟父母再沟通了。父母往往抱着对孩子好的心态,知道他这样的行为会有一个不好的结果,所以特别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说教,让孩子早一点放弃错误的想法,省得在人生的道路上浪费时间走弯路,虽然这样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家长却忽略了这过程中是剥夺了孩子自己尝试、体验、成长的机会,成长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让孩子从不谙世事、幼稚天真的想法当中逐渐的认识到这个社会其实并不是像他想象当中的那么温情。
这样的道理,孩子自己领悟出来和家长通过口头告诉他是完全不一样的,老祖宗有一句话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是一样的道理,孩子有权利自己去体会、去感受、去成长,从自己的错误当中吸取教训,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大人。
所以家长回想一下,在以往与孩子的沟通过程当中是不是说教和唠叨过多了;是不是只顾着说自己想说的话而忽略了孩子能不能听得进去;是不是抱着为孩子好,希望他少走弯路的心情,结果却让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另外在青春期这个阶段,孩子还会有一个特点就是与父母的沟通会变得越来越少,和同龄人的沟通越来越多,什么事儿都不愿意跟父母说,其实只是一件很普通很平常的小事,比方问:“你今天吃了什么”懒得说;“你今天跟哪个同学一块儿出去玩了?”懒得说。但是对于朋友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也是很正常、很普遍的一种现象。等孩子过了青春期这个阶段,自然而然就会好的,家长也不需要过度的着急,过多的追问,这样会让孩子更加反感。我建议家长在孩子能够做主的范围之内,尽量的让他自己去决定他的事情。因为青春期就代表着他已经做好准备,为自己成为一个成年人而奋斗努力了,如果家长这时候过多的干涉,也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很多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不分时机。可能一上饭桌就开始数落孩子。或者是趁孩子高兴的时候,赶紧和孩子唠叨几句,觉得这个时候孩子心情好,什么话都能听得进去。可是大多数的时候,结果却往往相反。与孩子沟通,交换意见,最好是在孩子有心理准备的前提下进行,这样孩子就不会觉得很突然了,对于家长的批评或者建设性的意见也比较容易接受。
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恐慌带给孩子,也不要杞人忧天。很多高三家长一想到高考这两个字,心里面也就一阵发憷,有的孩子本来成绩很好,自己也是很有信心,但是家长总担心会出意外,时时刻刻的提醒孩子,关键时刻别掉链子,弄得孩子也神经兮兮的。最后导致心理上真的出现了问题。另外,家长也在给孩子提要求的时候,别把话说绝了,给孩子留条后路,不要给孩子压力,不要让孩子觉得高考是一件考不好天就会塌下来的事情。
有很多家庭孩子的成绩影响了家庭的情绪,成绩好的时候,家里面一片祥和,但是成绩不好的时候就会迎来阴雨天。这无疑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压力,其实并不能把孩子的成绩当做衡量孩子的标准。可能他还在考的好的时候是最近时间内学习状态比较好,复习的重点比较全面,心态比较单纯,考不好,很有可能是因为身体不舒服或者基础不扎实,题目比较难而已。当孩子的单科成绩出现了大幅度的降低时,家长要适时与孩子沟通,找到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激励孩子,而不是训斥孩子,防止孩子产生了比较厌学的情绪。
很多孩子被父母宠坏了,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老大,一切都围绕着他。现在的父母在照顾孩子的时候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导致孩子长大后养成了很多坏习惯。
有时孩子说父母会遇到什么,当孩子长大了愿望也变得越来越无法实现,孩子会觉得父母不好,就会有开始打骂父母这种情况。
还有就是因为影响太大,当孩子的父母老是打骂自己,这样孩子的心理阴影,长大后就会强加报复心理。
有的父母很严厉,不管什么事情都会开始打骂,让孩子讨厌父母,等孩子长大了,就会出现打父母的情况。
而且孩子也会有很强的模仿性,看到父母就会模仿,从而给孩子带来一些不好的习惯。有的孩子从小就和别人打架,父母不及时制止,导致孩子产生了自己的行为得到了父母认可的错觉,从而形成了打人的习惯。
孩子打骂父母怎样教育:
孩子打父母的时候,即使不是故意的,也应该受到适当的教育。让您的孩子知道打人是错误的,您可以适当地反击。让您的孩子知道这会引起什么不适。
在平时多和孩子沟通,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负面情绪时,如何正确发泄。让孩子知道打屁股的后果,让孩子加深记忆。
当孩子开始玩父母的时候,父母可以采取一些强硬的方法来制止,这种方法绝对不会和孩子打骂或打架,如果和孩子打架,会让孩子觉得和你是正常的事情,而不觉得打父母是没有礼节的事情。
如果孩子有在家和父母吵架的现象,这个时候应该给孩子一个严重的警告,给家人其他人,一起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这种行为会引起愤怒,如果家里的其他人不去阻止孩子的行为,而是再看热闹的场面,那么这个孩子一定会成为打爹骂娘的好孩子。
孩子对父母的恨,不一定是真的恨。当孩子咬牙切齿表达恨意的时候,更多的其实是反抗。反抗父母以爱的名义束缚自己,让孩子无法成为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父母爱自己的孩子一点都是毫无疑问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有多深,父母爱孩子比孩子爱父母深的多,这一点也不用质疑。可是为什么有的父母爱孩子最终会导致孩子对父母的恨,我想各家都有各家的原因,导致的事情和最终升级成导火索,这是各家都不一样的,可究其原因就是爱的方式,表达的方式不对吧。
举例来说:比如父母会认为要拼命的赚钱给孩子过好的生活,于是就让老人帮忙带孩子,然后没有时间陪伴孩子。这也是许多留守儿童的问题,当然,有的家庭是可以自己带孩子的,有有机会不那么做的,最终的结果是父母转到了钱。
但是却错过了孩子最好的陪伴时间,最终孩子孤独无奈,发生了一些事情父母不在身边能够及时帮忙处理,最终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了间隙,最终极端的一些孩子可能会对父母与厌恨的情绪。
父母的表达方式和沟通方式。有的父母遇到困难的时候会跟孩子说我都是为了你,才怎么样的。这样的父母如果拼命的讲,孩子就会有内疚感,如果家庭中发生巨大变故,对孩子会造成巨大的伤害,那么孩子就会不堪负重,有可能产生恨意。
就是父母的过度控制和保护的欲望,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意愿。最常见的就是父母说:“这样安排是为你考虑的。”最常见的可能是孩子的职业安排,有的在报考大学的专业的时候。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文科,家长坚决不同意,最后逼着孩子报理科。可是理科不是孩子的擅长,最终孩子屈服的选择了,可是会心生恨意。还有就是专业选择,地域选择,一些强势的家长会逼迫孩子服从,最终的结果就是……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父母真的爱孩子,但是这种方式未必会是孩子接受的,可能还带来孩子很深的恨意。
也许很多时候,我们已经在向着足够好的父母的这条道路上越来越接近了。但大多数父母最不容易改掉的却是控制权。作为父母一直以大家长心态高高在上,以自己认为对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的这种怨恨深入骨髓,长大成人就时间彻底的恨,最终分道扬镳。
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改变自己掌控权的力度,什么是对与错,要与时俱进,给孩子自己成长和衡量的空间,哪怕慢,但留回旋余地!
如果孩子不想和父母说话,那就说明你们之间的沟通方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比如家长总是强迫孩子去做事,当孩子跟家长分享趣事事,父母总是一副敷衍的态度,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不想和父母说话。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要及时的找到,孩子不想跟父母说话的原因是什么。
孩子不想和父母说话是什么原因
一是家长过于强势。孩子知道无论自己说什么,只要与父母想法相左,就不会得到认同。孩子自己所珍视的,在成年人眼里并不重要。孩子的想法不被理解,做法不被认同,这还不是最气人的,更可怕的是往往还会招来父母一顿批评、臭骂甚至责打。
二是家长经常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家长因为经验丰富,他们对孩子的“安排”很多时候确实是捷径,可这种未经孩子认可的捷径恰恰不是孩子们需要的。家长说是为孩子好,孩子说家长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家长说学这个今后有前途,孩子却说“不喜欢,没兴趣”。
三是父母的交流方式不合适。有些父母在对孩子的交流过程当中,过于强调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很尊重孩子的一些想法。在小时候孩子可能能够接受,但是随着孩子们长大,可能对父母的这种权威性越来越不重视。因此,这种不合适的行为,会导致孩子不想和父母说话。
四是家长对孩子的忽视,导致孩子没有交流的欲望。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事漠不关心,导致孩子们认为在家长的心中,自己的事是不重要的。所以慢慢的开始不愿意和家长沟通,因为即使想跟家长交流也得不到回应,甚至还可能被家长当做是胡闹,浪费时间。
孩子不想和父母说话怎么办
一、尽量不要反驳孩子。特别是在家长与孩子沟通时,反驳对话是很常见的。父母应该尽量避免这种对话方式,因为它很难解决问题。家长应该通过鼓励孩子分享想法与感受,以及给出建设性的反馈,来促进建设性的沟通。
二、根据孩子目前状况进行沟通。父母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以外,还需要关注孩子的各项表现。父母通过及时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获得孩子在学校中的各种表现,比如上课是否专心,与同学之间的交际是否和谐,以及可以了解到孩子都进行了哪些内容的学习。
父母可以不经意的说起孩子接受到的内容,孩子通过父母的这种小细节的表现,内心会感觉到温暖,因为爸爸妈妈也有关注到自己的其他小点,并非对自己什么都不管,孩子慢慢的就会因为共同的这种话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三、学会和孩子做朋友。在青春期和孩子沟通,要注意自己的态度、言行和方式,要不很容易和孩子顶起来,彼此站在对立面。先培养亲近感,用朋友的心态尊重孩子,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与孩子沟通的前提,是要认识到孩子的独立性,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他,以平等的身份尊重他,以理谈事说服他;既指出问题又给足面子,既找到不足又善于肯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关系,不能及时陪伴在子女身边,把他们交给家中的长辈照看,这就很容易导致小孩与父母之间关系冷漠。因此,如果家长想要改善这种不良的亲子关系,就要从自身出发进行改正,从而为孩子做好纠正。
孩子对父母很冷漠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缺少父母的关爱
孩子对父母很冷漠,很有可能是长期无法从父母哪里得到同等的爱导致的。有些孩子是希望获得父母的关爱、爱护,希望父母能够多关注自己,但父母可能忙于工作,可能将爱投注在其他兄弟姐妹的身上,没有关注到自己身上,久而久之孩子对于父母就会开始更加冷漠了。
2、家长对小孩不够了解
孩子对父母很冷漠,很可能是因为家长过于看重分数,对孩子不够了解。有的孩子思维能力很好,回答问题思路清晰,在同学、老师眼中很优秀。但由于从小未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作业做得慢、书本乱扔,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对家长有抵触情绪。
3、夫妻感情不和,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冷漠
现在的生活压力是比较大的,所以大家难免会在工作或者生活中遇见很多的挫折,这些挫折在工作中不会和别人爆发,但是在家庭中和自己的伴侣自然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顾忌,争吵就成了常事。父母的争吵,会让孩子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那么在这样长期压抑的环境之下,孩子也就会出现一些冷漠的情况。
4、来自长辈的溺爱
家长在外面打工,孩子一般会就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老人带孩子大家都懂得,属于宠上加宠的类型。他们会觉得孩子已经很可怜了,爸妈都不在身边陪着,如果自己不宠他的话,孩子就会显得更可怜了!有些老人还把家长的那份一起宠孩子,所以说是宠上加宠,老人的这种行为很容易宠坏孩子,从而影响小孩的性格与人际关系。
孩子对父母很冷漠怎么办
1、让孩子有倾诉的机会
父母要学会倾听,而非说教。每天有一个固定的时间,能和孩子聊聊天,晚饭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全家人可以坐在一起,边吃饭边听孩子说说在学校的事情,让孩子感受到你在听他说话,会让他觉得自己受到父母的关注。从而当孩子遇到问题或困惑时,他会愿意说给你听,父母也能随时了解子女的情况。
2、鼓励孩子多与人交流
父母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交流平台,鼓励孩子在校多与同学交朋友,与同学友好相处;在家多与亲戚、朋友、邻居交往,见面问候;外出多与叔叔阿姨交流,与人为善。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多参与社区的服务,多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体会合作的快乐,享受合作的成功。
在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设立过多的条条框框,尽量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去交朋友。使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对别人有爱心,对社会报有责任心,有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他们才能自由快乐的成长,才能不陷入冷漠自私的误区。
17岁的孩子虽然即将成年,但仍处于青春期,所以这一时期孩子的身心发育还不是很成熟,但是他们对于很多事情都会有自己的意见,与此同时他们也并不希望家长过多的束缚着自己。如果家长还是一味的约束孩子的话,那么孩子就会出现骂父母的情况。
17岁的孩子骂父母原因
一、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过分严苛。过分严苛的教育方式,对于17岁来说也是非常不好的。一个家庭需要的是温馨幸福和快乐,而不是每天顶着压力,父母对于孩子不是打骂就是冷暴力,这样孩子就会想着逃离家庭,甚至骂父母。
二、不停的对孩子忍让。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孩子的一切需求都会想办法满足,对于孩子总是一味的忍让。但是这样一来会让孩子变的非常骄横,而且变得非常自私,甚至认为父母做什么都是理所应当的,长期下去父母会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说话也没有什么分量了。
三、家长绝对权威的影响。有些家长仍然受传统观念的左右,认为孩子的生命和未来的一切都是自己给的,孩子应该要无条件服从家长。因此,家长做什么事情都不会照顾孩子的感受,也就是现在家庭中出现频率很高的“我是为你好”。比如偷看孩子日记,在家不能发表意见,不能顶嘴等等。
四、父母缺少陪伴导致的爱缺失。孩子需要爱的陪伴,也需要榜样的力量。父母一次次的言而无信,一次次的“毁约”,让孩子原本善良的心播种下“欺骗”的杂草,而同时父母之间的吵架,也会给孩子的成长蒙上阴影。孩子和女人一样是感性的,很多时候讲大道理不如一个爱的拥抱。
17岁的孩子骂父母怎么办
一、不要以暴制暴
如果这时候父母去打孩子,就会让他产生更加逆反的心理。等孩子平静下来以后,好好的和孩子谈一谈,一定要明确的告诉他,动手打家长是一个极端错误的行为。第一次不懂事可以原谅,但是以后绝对不能再发生。
二、变“教育”为“倾听”
一直以来,父母都会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希望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孩子,让孩子少走弯路。然而,对于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用心聆听孩子的想法,这样才能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和做出一些行为的原因。
三、母要学会尊重和信任孩子
17岁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孩子渴望被成人的世界认同,渴望通过叛逆的行为来向世界宣告自己已经长大了。这个时候,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去支持、肯定、信任孩子,和孩子处理好关系,孩子才有可能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父母。
四、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夫妻之间的关系,亲子之间的关系等。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有不好的言行举止,不要争吵打架,闹着离婚,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坏的负面影响。另外父母还要注意跟孩子之间的交流方式,以及处理问题的手段。
事实上,孩子看不起父母多发生在青春期小孩身上。无论他们是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还是因为父母的言行问题,又或者是其他原因导致对父母有偏见,家长都要对他们进行及时纠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孩子看不起父母是什么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当孩子接触到外界的一些信息时,如果发现父母的行为和价值观与这些信息相悖,那么孩子可能会因此而瞧不起父母。比如说,如果孩子在学校里学习到的道德观念与家庭教育不符,或者他们看到社会上某些成功人士的生活方式与自己的父母截然不同,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的父母是失败的、过时的,这时很容易导致他们看不起自己的父母。
2、青春期的心理特征。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在变化,思维上也由儿时的形象思维逐渐变为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多种思维方式,一旦这种“父母无能”的认识得以加强并巩固下来,他就会看不起自己的父母。正是长期的心理疏离,又缺乏有效的心理沟通、疏导,小孩内心的积怨得不到及时化解,才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
3、被父母娇惯宠坏。父母关爱孩子是应该的,但过分的关爱孩子,就会造成他被宠坏,比如,任性、蛮不讲理、刁蛮、做事毫无底线、自私自利的性格。父母把所有好的都给了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也全部满足,孩子在你的教育下,变得越来越没有底线,对你无限制的要求,因此,当你有一天不再满足他时,他慢慢就会有看不起父母的感觉。
孩子看不起父母如何教育
1、要多表扬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赞扬,所以家长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如看孩子成绩单时,不要只盯着考得不好的科目,可先从优点看起。如孩子数学如考得不好,语文考得好。可以说:“这次语文考得不错。”这时孩子自己会明白,这是说:“数学没有考好。”但如果说“怎么搞的,数学考得这么差!”这会打击孩子自信,也不利于亲子交流。
2、让孩子知道攀比心不可取
攀比心思虽然有一小部分“有利”的要素,在某一方面或许会让一个人由于攀比然后尽力,但攀比带来的大部分结果都是晦气的。
因而,在孩子还小时,家长就要让他知道,自己想要取得什么,要经过自己尽力取得,他人的东西再好也不属于你,你仰慕他就要尽力的去追逐他,争夺超越他。当经过自己的办法取得的全部,才值得你骄傲。当孩子知道这些后,就会很好的防备呈现攀比心思,就算呈现攀比心思也会把“恶性”的攀比变为“良性”攀比,促进自己尽力前进。
3、针对性的引导
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去引导,学校教的是智商,自然科学知识的文化课,情商逆商教育,为人处世教育,必须是父母来教。父母不懂,那么就要多学习相关的育儿知识,来帮助提高,这样比家长自己累心摸索更好,也会少走弯路。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和孩子能像朋友一样相处,无话不谈。但是随着小孩慢慢长大,他们不再依赖于父母,也不再满足于父母的管控。甚至有时候,家长说的话多了,小孩就会觉得烦,这是什么原因呢?
孩子觉得父母烦是什么原因
孩子觉得父母烦可能跟叛逆期有关系,也可能是亲子之间关系太差,孩子甚至开始讨厌父母,并不是孩子叛逆,而是父母没有把握好彼此之间的尺度,有时候过于亲密反而导致关系不好,因此,父母和孩子之间要把握彼此的边界。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什么样的父母会让孩子觉得烦。
第一种,掌控孩子的家长。很多父母都在控制孩子,张口就是“都是为了你好”。孩子会挣扎甚至想逃离,但是父母手中的线已经越拽越紧,双方的方向是相反的,想要去靠近,只能有一方妥协,不然亲子关系这条绳子,早晚都会断开。
第二种,父母的陪伴太少了。孩子真正需要的,其实是父母的陪伴,如果你们成天忙于工作,又给他报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的话,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长此以往影响亲子关系不说,而且孩子也会感觉非常累,如此一来也就难怪孩子觉得父母烦。
第三种,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不让孩子做着不让孩子做那,孩子写完作业还让他看书学习,孩子小天性就是爱玩的,如果一直强迫着他们,他们是很反感的。如果小孩正好处在叛逆期的话,很容易和父母产生矛盾,喜欢和父母反着来,父母让做这孩子就偏偏做那,如果有的家长脾气比较暴躁,打孩子会让小孩变得更叛逆。
第四种,过于唠叨。父母往往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总希望孩子事事顺自己的心愿,若有不顺心就不停地说教,翻来覆去,便成了唠叨。父母唠叨一般总是指责的多,批评的多,报怨的多,有时甚至讽刺挖苦,孩子当然不爱听,甚至会觉得父母烦。
孩子觉得父母烦父母应该怎么做
首先,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一遍一遍的唠叨,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做一件事的时候,应该选择一个好时机,认真的和孩子讨论这件事,说话时要重点突出,讲一两遍就可以了,做到点到为止。
其次,改变说话方式。家长注意和孩子的沟通语言,既能解决当下问题,又不破坏良好亲子关系,双赢,何乐而不为?父母理解孩子,善待孩子,支持孩子,这些都是孩子前进的动力,更是遇到挫折不怕的勇气。父母做到通情达理,温柔中又不失原则,这样孩子慢慢就会改变想法。
然后,放低姿态,以朋友方式相处交流,少说多听了解孩子真实感受。父母不要再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孩子,时代在变,孩子的内心感受也在变,不再以家长“命令”的口气和孩子说话,尊重孩子的言语,认真倾听了解孩子的需要,父母有什么烦恼不要再对孩子唠叨,在孩子面前发泄情绪,反过来应该尽可能的关照孩子的需求。
最后,一定要多了解自己的孩子。当孩子进入到青春期时,父母也不知道该如何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家长在工作之余,要多去陪伴孩子,跟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才能够在孩子叛逆期的时候帮助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