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

培养孩子耐心的8个方法

培养孩子耐心的8个方法

2023-08-21 11:131125浏览

从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习惯给孩子做一切事情,当孩子有困难的时候,家长更是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去帮助孩子。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让孩子养成了,没有耐心的习惯。没有耐心的孩子,不管做任何事情都会想着寻求别人的帮助。

培养孩子耐心的8个方法

1、让孩子学会等待。遇到孩子没有耐心的时候,父母不能因为孩子的要求而作出让步。如果父母每次都是只要孩子一要求就作出让步,孩子得到的经验就是“妈妈总是听我的,我想怎样就可怎样”,那么,孩子就会越来越没有耐心。当然,父母也不可以用生硬的态度来命令孩子,这样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等待是有原因的。

2、对孩子进行延迟满足。比如当孩子想要出去玩的时候,家长可以这样对孩子说,等妈妈换件衣服就带你出去玩,孩子肯定能够克制住马上冲出门的欲望。 因此,家长要让孩子要让明白,生活中许多事是需要耐心和等待的。

3、勿包办代替。对于缺乏耐心的孩子,父母往往爱一切包办,这就造成了孩子承受能力很差。所以,父母应该放开手,让孩子学会独立,只有独立的孩子,才能够有耐心的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4、不打断孩子的专注。在孩子专注一件事的时候,不要人为的打断,比如孩子在玩一件玩具,家长不要因为喝水、吃水果等小事情干扰打断孩子。在游戏的选择上,也可以选择一些需要专注、需要慢慢完成的游戏。孩子感到困难,家长也不要急于教孩子或帮孩子,给孩子鼓励和启发,让孩子体验自己完成后的喜悦和成就感。

5、父母要做好典范。孩子的很多表现都是向父母学习而来的,家长要耐心敦促孩子静下心学习,帮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只要孩子出现浮躁情绪,家长就要求他学会克制并且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我们要做一个淡定的好榜样,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自己首先不能急躁,把等待也作为自己修炼的课程。

孩子没有耐心的原因

1、溺爱造成的即刻满足感。不知道爸爸妈妈有没有这种感觉,孩子要吃糖,要买玩具,想到什么就要立刻做到,动不动就耍小性子,一旦不如所愿他就会哭叫不止。这样一种“要什么就立刻有什么”的任性思维,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我们家长自己养成的。

2、太注重结果。我们总是希望任何事都有好的结果,但是好的结果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如果我们总是期望好的结果,总是因为好的结果而表扬、奖励孩子,一旦不好了,我们就对孩子指责、惩罚,如果孩子经常因为做不好而遭受辱骂或嫌弃,这时他会认为自己就是这么糟,反而会增强孩子的负向行为。

3、家长缺乏耐心。办事情很着急,经常不断的催促的孩子,孩子也会很着急。这一点就是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以孩子为中心,他不会换位思考,不会想到别人怎样,而且自己的欲望是无限的,没有底线。

培养孩子耐心的4个有效方法

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孩子,对待孩子要耐心引导。还可以通过看动画片、看漫画、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慢慢引导孩子不焦躁。

培养孩子耐心的4个有效方法

1、父母要做好典范

孩子的很多表现都是向父母学习而来的,家长要耐心敦促孩子静下心学习,帮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只要孩子出现浮躁情绪,家长就要去他学会克制并且坚持做好自己的事。

2、严格要求,贵在坚持

家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孩子“约法三章”。若是孩子表现良好,适当给与他奖励;若是孩子做得不会要,家长要及时提醒孩子并严格执行要求。

3、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会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持续投入。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些游戏拼图或使他感兴趣的玩具,让孩子能够安静坐下来体验耐心所带来的成就感。

4、让孩子稍稍等待

孩子有想要的东西,家长可以稍迟些给他,让他体会着“等会”是个怎样的感受。孩子若是安静等待,家长就要适时赞扬他;孩子若是不能乖乖的,家长就要费心去锻炼下他了。

孩子缺乏耐心的后果

1、做事半途而废

有些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是断断续续完成的,或者做到一半,就干脆不做了,这种半途而废的现象,完全与孩子的缺乏耐心是有关系的。

2、容易分散注意力

孩子做事情精神无法高度集中,总容易被身边的人或者事情转移注意力,这与孩子缺乏耐心也有一定的关系。

3、没有稳定的兴趣

孩子缺乏耐心,往往做事情就会朝令夕改,可能前一分钟喜欢的东西,下一分钟就已经失去兴趣了,这不利于孩子培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4、难以坚持做好一件事

孩子缺乏耐心,是不可能把事情做好的,完成的效率会不如人意,因此对孩子日后的学习生活也将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孩子做事没有耐心的原因

1、长期被打断造成的习惯

当孩子兴致勃勃地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去贸然的打断。例如孩子正在搭积木,计划是搭建一组轨道火车,正好这时候开饭了,很多时候我们家长会选择让孩子停下手里的活,先吃饭,吃完饭再玩。

特别危险的是,最后吃完饭却没有再去完成的轨道火车的搭建。这种情况很普遍,看上去好像没什么关系,却实则在给孩子的心理埋下不耐心的种子,孩子心理留下太多没有完成的事,而他们也习惯了,久而久之他们自然也就没有耐心和专注力了。

2、家长没有做好引导作用

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都会出现没有耐心的情况,其实家长是可以做一些引导作用的。对于某些事情,家长自己就没有耐心去做完,有些家长可能认为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却会不断的影响孩子。反之,如果家长的耐性强,也会影响着孩子,对孩子以后也是有帮助的,因此这是家长需要注意的。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好方法

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喜欢事事给孩子准备好,孩子只要好好上学,用好成绩就能换来家长的奖励,这种教育方法是错误的,很大程度上磨灭了孩子独立自主的心理。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就来看一下补救方法吧!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好方法

1、给孩子机会让他去锻炼

“养不教,父之过”,我们不能养孩子一辈子,而是要教会孩子本领、技能,这样即使我们不在孩子身边,孩子也能够照顾好自己,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孩子能做的事情父母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尽管年龄小,但是他们能做的事情有很多:摆碗筷、擦桌子、帮忙扫地等家务活等等。

在孩子不断的动手学习过程中,他们会掌握更多的技能,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他们的自信心也就慢慢的建立起来了。因此,当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孩子越来越喜欢自己动手和探索的兴趣时,也就是孩子真正走向自立自强的开始。

2、让孩子多去尝试

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有很多事情都不会做,与其让他犯错误还不如自己代劳,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如果家长不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孩子就永远迈不出这一步,因此当孩子不得不自己面对的时候,他们就会发觉自己完全没有相应的能力,从而造成沮丧和怯弱的心理。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尽可能地给孩子更多尝试失败、尝试成功的机会,抗挫折能力提高之后,孩子对自身能力的恐惧感就会减少。

3、提出任务,让孩子独立去完成

家长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让他们独自去完成,以此来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例如:让他自己搭积木、粘贴一幅画、修补自己的书、照顾小金鱼等;在安全的环境下,让孩子独自购买小商品、取快递等。如在活动中出现困难,要鼓励他自己去克服,让他感到“我能行”。孩子完成时,赞许他的成果,需要注意的是任务一定是他们力所能及的,要让他经过努力能够成功。

4、允许孩子做自己

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容易用自己的感觉或者想法去猜测孩子,去管教孩子,甚至有的时候,会有意无意的想去控制孩子,甚至否定孩子,一次次的让孩子失去成为自己的机会。其实作为家长,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允许,要让孩子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要让孩子有属于和我们不一样的看法和想法,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独立自主。

孩子不能独立自主的原因

1、缺乏思考能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一些行为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就能思考能力来说,很多孩子由于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得太久,往往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孩子对父母产生依赖,遇事不会自己动脑思考,不会想着要怎么解决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父母,从而没有独立自主的能力。

2、家里的溺爱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毁掉一个孩子,那就疯狂的满足他的愿望”,这正是溺爱的表现。我们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需要适当。宠爱和溺爱是有区别的,爱不是放肆的他让他想做什么都可以,我们需要适当地管束。

很多家长常常抱怨孩子脾气大、不能独立、不能吃苦、懒惰等,可是,孩子的这些表现与我们教育孩子过于精细、过度保护有着很大的关系。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好方法有哪些?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好方法

1、让孩子学会一般的生活技能

我们在生活中要时刻注意,孩子能做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去做,比如孩子自己会穿衣服了,我们就不要再帮孩子穿;孩子会大小便了,我们就不要再帮他们擦屁股……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只要孩子已经学会了,自己能做了,我们就不要再提供毫无功效的帮忙。

2、给孩子独立活动的机会

当今的许多独生子女家庭在孩子的智力培养方面往往舍得投资,而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却受到了忽视。正确的做法就是要给孩子一定的活动场所和环境, 让孩子能够独立、自由地活动,靠自己的能力去做力所能及的事。而家长应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从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孩子的独立性。

3、孩子做错时,不能打击

在孩子刚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难免会出错。在这个时候,家长们一定不要去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要鼓励孩子去完成,即使是孩子错的很离谱,也要先夸奖孩子的勇敢。孩子会因为家长的鼓励而勇敢地去完成自己的事情,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变得更加主动。

4、干家务活,培养责任心 培养独立能力是一方面,独立能力不是目的,有能力不实施也是没用的。独立不给社会添麻烦固然好,若是能够帮助别人那就更好了。所以平时的时候除了让孩子做一些自己的事情以外,还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家务这种与他生活不是特别密切的事情。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责任心。

5、不要试图去控制孩子

无数事实证明,控制孩子并不能使孩子真正成为我们所期望的样子。长期在家长控制之下的孩子,长大后将难以做到独立自主,也无法掌控自己的未来人生,几乎发展到家长不在身边就难以前进一步的地步。为了帮助孩子培养健康的自我掌控意识和能力,家长需要在做人、做事、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摈弃控制孩子的错误做法。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好方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让孩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们不要包办代替。因此,我们要学会放手, 懂得放手,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要有足够的耐心,及时鼓励孩子的一些实践和尝试,让孩子为自己负起责任。

孩子专注力的培养方法

很多家长,非常在意对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因为孩子有了专注力,做事或者学习就会更加集中注意力,不会三心二意,那孩子专注力的培养方法都有哪些呢?

孩子专注力的培养方法

1、提高专注度

无论家长还是老师,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对待孩子,而不能站在成人的角度。无论孩子学习、读书、做事,一定不要让孩子一心二用,而是一次只做一件事,这样才能使孩子的注意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有效集中。

家长一定要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人包办不如让孩子自己做,强调学习不如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大人说教不如让孩子自身感悟。

2、关注约束力

自由不是放纵,自由基于规则。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不够专注,家长要给孩子创设学习和生活的真实情境,循序渐进。要想约束孩子,必先约束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首先要做到。家长要表里如一,绝不能口是心非。

例如,要求孩子不能玩手机,而家长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的现象是绝对要不得的。同时家长要给孩子自我管理的机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是说到必须做到,绝不迁就。言必行,行必果。

3、锻炼观察力

首先,要给孩子观察的机会。其次,要让孩子有好的观察方法。由近而远,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循序而渐进。第三,要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干什么事,如果没有兴趣就会收效甚微,这不但不能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反而会让孩子注意力下降。

4、减少唠叨度

孩子往往心浮气躁,听不得家长的说教。所以,我建议,家长首先要在孩子做事时,避免过多的干扰或催促,让孩子保持他做事的合理节奏,避免孩子分心。其次,家长也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能够提高注意力的兴趣爱好,例如阅读、书法、手工、运动等。最后,家长跟孩子制定一个可以使孩子达成目标的奖惩计划,通过适度的激励来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

当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冷静,千万不能急躁,而是应该慢慢引导,慢慢训练孩子专注做事,日复一日,日积月累,随着孩子注意力的集中,孩子就会越来越会表达,越会分享,越会欣赏,同时,孩子也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自立,越来越自强,就会成长,就会进步。

以上就是我给大家分享的孩子专注力的培养方法,大家可以多看看。

培养孩子专注力的10种方法

对于孩子来说,专注力是十分重要的,它也是孩子能否学习好的关键。有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提升专注力不好,其实专注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家长去培养的。孩子越小,良好的专注习惯就越容易养成。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家长培养孩子专注力的10种方法。

培养孩子专注力的10种方法

1、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

如果孩子能够专心完成,父母要给予一定鼓励(表扬、抚摸、亲吻等),并让他休息5-10分钟。再以同样的方式完成下面的学习。当孩子能够做得很好时,可逐步延长一次性集中做题的时间。要求孩子在审题的过程中,自己把题目的要求、条件用笔勾出来,以防止走神出错。这些都可加强孩子的自信,让他感觉“我能自觉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2、让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人的注意资源是有限的,分配在性质不同的事情上面,会严重消耗注意力的有效性,尤其是孩子的注意力正在发展过程中,同时进行多件事情,会损害注意的有效集中。所以,哪怕当孩子玩儿玩具的时候,也要关掉电视机;做作业的时候,不要放音乐。

3、大声朗读

让孩子大声朗读课文有助于训练孩子专注力,因为大声诵读能让孩子注意力更集中,他的思想会更集中在课本文字上,不容易分神,也不能溜号。家长也可以找一些东西敲,让孩子听声音,然后去猜是什么,这样也能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听声音辨别。

4、教孩子学会分配时间

要尽量减少对孩子唠叨和训斥的次数,让孩子感觉到他是时间的主人。教孩子学会分配时间,当他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做好功课,便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情。孩子学人自己掌控时间,有成功的感觉,做事会更加自信。

5、营造良好环境

如果家长能够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有一个相对安静和能够集中注意力思考的空间,那么孩子将更容易提高专注力。

6、不随意干扰孩子

平时多鼓励,不干扰孩子做好他喜欢做的事情。当孩子专注于做他的小手工制作或观察小动物而忘记了吃饭时,父母切记不要干扰孩子,而是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要知道,孩子沉浸于他的兴趣同时,就是在无意中培养自己的专注力。

孩子专注力不好的原因

一、家长的过度关心干扰了孩子

比如孩子正在趴着看书,家长二话不说就直接将其纠正,影响了孩子等等行为,久而久之孩子的专注力就受到影响变差。

二、家长独断专行,粗暴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

有些家长性格比较自我,独断专行。总是会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影响孩子专注力,破坏亲子间的感情。

三、家长在一旁“诱导”孩子

比如家长在一旁玩游戏看电视或者大喊大叫,使得孩子注意力转移,从而影响孩子专注力维持。

然后,孩子专注力不好也跟自己兴趣有关系。比如孩子喜欢打游戏,不喜欢写作业,所以做作业的专注力容易被破坏。所以孩子专注力能否集中取决于他们的兴趣。

孩子的专注力,关乎到孩子的生活及学习,为此家长应该多加重视。那么,培养孩子专注力的10种方法都是什么呢?下面为大家做出介绍。

培养孩子专注力的10种方法

1、约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如果孩子能够专心完成一件事,包括学习或者是玩的行为,父母要及时给予鼓励,并让他休息5-10分钟。再以同样的方式完成后面的学习。当孩子能够做得很好时,可逐步延长一次性集中做事的时间。让孩子相信自己“我能专注精力做好一件事”。

2、多给孩子适当的鼓励

不打扰他喜欢做的事情。家长尽量不要打扰孩子的玩耍或学习,时间长了,孩子很难专注做事,这也是造成很多孩子精神不集中的一个原因,所以,家长记得当孩子专注做某一件事的时候,让他专注就好了。

3、减少对孩子唠叨和训斥的次数,让孩子学会分配时间

让孩子学会自己调节时间,找到成功的感觉,做其它的事也会更加自信。而且孩子如果能够专注,他在完成功课上只需要花费较少的时间即可,这样,他便可抽出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情。

4、大声朗诵有利于训练注意力

让孩子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小文章大声朗读,可以使孩子多感官协调。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让他尽量不读错、不读丢、不读断,这样,他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长期训练让孩子会有明显效果。

5、营造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支持氛围

当孩子在学习时,家长在玩手机、看电视、和朋友大声交流等等,有时,我们说了多少,都不如我们自己努力做好自己,给孩子做更好的示范。有时,我们去责怪孩子是因为我们自己还不够完整。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也要不断地成长。

6、一次只做一件事

不要同时交代孩子做好几件事,而是把事情拆开来,一次要他只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之后,再去做另一件事。

7、闲杂人等回避

教导孩子要固定一个标准,例如妈妈的标准或奶奶的标准(以主要照顾者为主),其他家人尽量不要介入或发表意见。

8、适度奖励

如果孩子达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就要大方给予口头奖励,或是大力拥抱他。

9、找出不专心原因

从人、事、时、地、物这几方面,找出孩子不专心的原因,然后一一排除它。

10、找出能帮助孩子的办法

有的孩子可能看到老师的照片会变得更专心,有的孩子看到书桌前的备忘小纸条会专心做功课。家长可以协助他,找出能提升专注力的方法,一起合作。

培养孩子专注力的10种方法都是什么?以上就是我认为比较好的10种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培养孩子自控力的方法

当孩子有请求的时候,家长不要张口就答应,要和孩子先进行沟通,没有问题再答应。

孩子自控力较差的时候,家长不要打骂孩子,这样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要循循善诱,帮助孩子增强自制力。

孩子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家长不要一直催促他,时间久了孩子会产生厌烦心理,也不愿意理会。这样会影响亲子之间的关系,也会让孩子的专注力和自控力下降。

孩子做成功一件事的时候,家长要给孩子鼓励,孩子得到了肯定之后,会更加积极地去完成这件事,时间久了,自控力自然就会提升了。

孩子是否有自我约束的能力,首先取决于父母。当孩子看到父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言行,他也会效仿。通过家庭的熏陶,可以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遇到任何问题时会首先约束自己。

要想让孩子自我约束,必须留给他自由做决定的空间,让他决定自己的时间如何安排,父母只能以心平气和的态度,在事后和孩子讨论还有什么改进的余地。这至少能保证一点,即孩子能充分理解父母的心意,不会产生抵触情绪。

要想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心平气和的讨论胜过严格的规定和惩罚。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孩子从心里明白是非和父母的想法,愿意自觉地约束自己。

要想让孩子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在他犯错的时候,父母就不能态度粗暴,应该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让孩子明白是非,自己下决心改正。这样才能保证孩子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对孩子的任何错误,即使是再小的错误,都应该给予重视,及时地帮助纠正。可以由全家成员和孩子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能让孩子更好地约束自己,自觉地避免错误。

如果孩子不愿意学习,不能放任不管孩子制订学习计划以后,父母应严格地进行监督。如果违背了计划,不愿意学习,父母可以和孩子讨论问题出在哪里。这样孩子才能养成自觉约束自己的习惯。

培养孩子自律的三个方法

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要培养一个自律的孩子,必须要遵循以上三个原则。孩子越小,管的就要越严,而不是越宽。孩子越小,抓的就要越紧,而不是越松。孩子越小,刚性的规矩就要越多。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形成规矩意识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自律就是习惯!自律就是守规矩!自律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情!这些都要从小抓起,越大越松,越大越宽,因为家长和父母要把握适度原则,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主能力和权限就要越来越多,时间和空间就要还给孩子。

第1点,制定规矩。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规定,才是培养孩子拥有自律能力的基础。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控制不住自己的想法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

比如,看电视,吃零食等,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会像我们大人一样有“我只看一会就去写作业”、“我只吃一点”等想法,更多的是需要监督完成,所以就需要家长给他们定好规矩。

在定好规矩之后,还得严格执行,父母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心软,要让他们明白,既然有了要求就得完成,让他们开始学会自律。

第2点,让孩子自己规划时间。昨天在小区碰到邻居家的小女孩,我走近的时候,刚好她在和小伙伴道别说:“我得去琴房练琴了,我们明天再一起玩儿吧!”

听到这句话之后,我真的很诧异,为什么小女孩才5岁左右就这么自觉?问了邻居才知道,原来,孩子每天要做什么都有一个明确的表,刚开始需要家长督促做表,但是到了后面孩子养成习惯之后,就会自己完成了。

第3个,父母做好榜样。家长其实一直是孩子模仿的对象,要是家长每天都拖拖拉拉做事,很有可能导致孩子也变成这种情况。所以我们作为父母,也要做到“雷厉风行”,只有以身作则,才能引导孩子也拥有自律的好习惯。

培养孩子时间观念的方法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说明了时间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孩子不知道时间的宝贵,也不知道在孩子玩耍、磨蹭的过程中,时间正在一分一秒的流失。所以,父母要及时的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培养孩子时间观念的方法

1、在家给孩子定规矩,制定作息时间

无规矩不成方圆,父母因为对孩子大多是娇惯的,认为小孩子小的时候懒一点没关系,等长大就好了。然而很多孩子的时间观念,是小时候在家被爸妈惯坏的,没有养成很好地生活作息时间。

孩子在家的时候是比较多的,父母可以给孩子定规矩,比如吃饭时间控制在多少时间之内,在这个时间段里没吃完就不能再吃了,形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会促使孩子形成时间观念。

2、多让孩子自己把握时间、管理时间

家长事事包办替代,孩子就不会有时间管理能力,也没有主动权,反正事事都有家长的提醒,他就会习惯了听话、被安排。因此,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多一些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孩子成为自己时间的主人。

在尊重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的同时,家长可以在有需要的时候给予一些建议。在孩子自己管理时间的基础上,家长可以更进一步,帮助他们学习衡量事情的重要程度,和紧迫程度,更好地做出时间安排。孩子时间观念建立的越早、越好,父母在放手时也就会越放心、轻松。

3、家长以身作则

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家长日常生活中的以身作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家长经常迟到,不守时,孩子在一旁看着,也不会养成好的时间观念。家长在与孩子的生活中,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比如,约定几点出发,家长首先一定要做到,为孩子做出一个表率,这样家长在孩子面前说的话才有分量。

4、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安排表

为什么强调一起制定而不是家长直接制定呢,就是因为我们要通过这个环节,来培养孩子初步的时间管理概念。在和孩子一起分析起床穿衣、洗漱、吃饭、户外活动、写作业等等一系列日常活动的合理时间安排后,再与孩子一起制定这样的表格。

孩子缺乏时间观念的原因

1、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

现在有些孩子生活上没有规律,没有规律意识,便会使孩子在做事时有很大的随意性。当孩子做事随意性持续久后,便养成这种无条理磨蹭拖拉的坏习惯。无条理的生活,很难让孩子对时间进行关注,当孩子缺乏时间的观念和意识时,便对时间的长与短,多与少无从知晓,甚至根本不清楚时间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2、家长的包办代替行为

人的自我意识首先来自于自身以外的其他人,尤其是在孩子幼年时,对自身的言行往往缺乏评价能力。什么事情可以做得很好,什么事情不能做,像这样对自身能力的评价最早都来源于家长。

那么,家长的各种包办代替行为的背后就是在表达对孩子的“不信任”。家长每次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帮孩子安排,替代孩子完成任务的做法,在孩子心里感受到的都是“我做不好”“妈妈不相信我能自己做”。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十个好方法

自信的孩子可以大大方方的在人前展示,而不自信的孩子连说话都不敢大声。自信心可以让孩子在学习、生活及时与人交往中获取更多的收获,也可以让孩子更加的乐观。所以,在生活中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十个好方法

1、做事情多征求孩子的意见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可以大大提升他的自信心。如果孩子还小无法自己做决断,家长可以给他一个选择的范围。例如假期或周末带孩子出游,可以采用二选一法征求孩子的意见,询问孩子“想去动物园还是博物馆”,按照他的选择去进行。

2、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如果你为你的孩子做了艰苦的工作,那么他们永远不会发展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或信心。父母的帮助可能会阻止孩子从自我帮助中获得自信,也会妨碍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换句话说,最好让你的孩子得到不及格或者受挫几次,只要他们真正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

3、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

让孩子参与到家中某些事情的决策,如去超市购物时征求他的意见:“你看哪一个盘子漂亮?”“要买哪个价位的牛奶?”等等,主人翁的感觉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而且在参与家庭决策的过程中,能锻炼孩子判断力与做事能力,进而对自己做出进一步的肯定,增强自信。

4、不要过度干涉孩子的社交

家长应鼓励孩子主动去交朋友,但不必对孩子之间的交往过多干涉。有的孩子会觉得和同龄人玩无趣,喜欢跟大点的孩子玩,有的孩子跟大孩子一起玩会有挫败感,觉得自己能力不如人。所以要看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家长可以适当提参考建议,但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强行筛选孩子的朋友圈。

5、给孩子独立的自我空间

给孩子一个房间,没有条件的,可以给他房间的一部分,让他有一个自由玩耍、不受束缚的小天地。因为拥有自己的“领地”的他心中充满骄傲感,这会让他增强自信心。也可以让孩子接近陌生小朋友,积极鼓励他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培养他的社交能力其实就是在培养他的自信心。

孩子不自信的原因有哪些

1、家长的过度保护

家长过多的溺爱和娇惯孩子,很多事情都替孩子包办,养成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孩子依赖性增强,缺乏了锻炼的机会,当离开父母过集体生活时就会因为掌握的技巧太少,事事落后于其他孩子而导致缺乏自信。

2、家长对孩子情绪的忽视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还有工作压力都非常的大,特别是对于那些生二胎的家庭来说,为了能够让孩子有一个好的生活,家长们也都在没日没夜的工作,很少陪伴在孩子的身边。以至于有些孩子出现了自卑的情绪,其家长也没能及时观察出来,也没有及时的帮助孩子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导致孩子的自卑心理越来越严重,最终无法自拔。

3、家长过多批评

有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太高,喜欢把自己的孩子与别得孩子做比较,认为自家的孩子比不上别人,经常批评孩子,则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创伤。让孩子养成遇事退缩的习惯,这也是小孩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大家还在看:

最新文章

上一篇:孩子读书没有动力怎么办 下一篇:孩子叛逆期玩手机怎么管教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