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原因: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
根本原因:她把花比喻成自己,把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比喻为污淖,她不甘沉灭,又无力摆脱封建恶势力。怜花就是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林黛玉在贾府中,虽有宝玉的照顾,贾母的疼爱,但按照当时的礼教观念,毕竟是外孙,寄人篱下的滋味还是有的,父母双亡,无人做主,孤苦一人,又兼其性格的悲观,总觉风刀霜剑严相逼,自怜之心常在,见落花而感身世,不觉满目凄凉。
黛玉为花垒香冢,正是想为自己营造一个逃避世俗泥淖的堡垒,构建一个自我的世界,让其高洁有所皈依,不被污浊沾染。
黛玉葬花的美学意义
这里分析的葬花的美学意义主要是针对第二次葬花。第二次葬花是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这次葬花不仅仅只葬了花,而且葬花还引出了大观园诸三艳归源之小引-《葬花吟》,颇具美学意义。
1、在于自然美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那“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林黛玉于祭饯花神的日子,为其送行,时间上就显得非常恰当合理,又接第一次葬花,更是顺理成章。
2、在于艺术美
三月暖风微微,落花如雨。大观园中的女孩子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在花枝上系满彩带,玩着喜欢的游戏。这里宝钗扑了蝴蝶,又和探春看了仙鹤,想来其他如迎春、惜春等,晴雯、袭人等也在开心地玩着。
而黛玉则身着罗裙的少女,裙裾翻飞,含悲忍泪,收集石榴、凤仙等各色落花去掩埋,因感花伤己。吟出了“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不复第一次葬桃花的悠闲之态。在这纯美的行为艺术中,又夹杂了宝钗、探春、小红等人的故事,使得浪漫与现实又结合在了一起,令人在美中若有所思。
3、在于思想美
黛玉收拾落花,为花立冢,为花哭泣,为是为自己哭泣,因为自身的寄人篱下,因为爱情与现实的无奈而泣。此时花是花,花非花,花是人,花非人。黛玉葬花,亦是葬己,这样葬花的意义就从行为艺术提升到美学意义,令人深思。
而宝玉听到黛玉的“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由黛玉的花容月貌到将来无可寻觅让人心碎肠断,推之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无可寻,再想到自己亦无处可寻,最后推出此园、园中花柳了怀知归于谁手。这里不仅有埋香葬花乃诸艳归宿的无奈,还流露了世事无常,最终只是虚空的哲学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