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殿试考中的人被称为什么

殿试考中的人被称为什么

2023-08-02 11:01963浏览

殿试考中的人,也就是合格的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予进士第一名的称号,第一名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探花;二甲若干名,赐予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予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殿试是什么

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等,是唐、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殿试由内阁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进行区别、选拔官员等。

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二月,武则天即将称帝,于神都紫微城洛城殿策问贡士,各地精英云集神都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天,所以是从唐开始的,而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

殿试的具体程序

在明清时,其程序大体如下:试前须复试,在紫禁城内的保和殿应试。复试毕,于四月二十一日应殿试,也在保和殿。殿试只考策问,应试者自黎明入,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然后颁发策题。制策题目,清初用时务策一道,题长二、三百字,所询一二事;康熙以后,题长达五、六百字,甚至千字左右。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由读卷大臣密议八条中圈出四道为题。策文不限长短,一般在2000字左右,起收及中间的书写均有一定格式及字数限制,特别强调书写,必须用正体,即所谓“院体”、“馆阁体”,字要方正、光园、乌黑、体大。从某种角度来看,书法往往比文章重要。

殿试只一天,日暮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至阅卷日,分交读卷官8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各加“○”、“△”、“\”、“1”、“×”五种记号,得“○”最多者为佳卷,而后就所有卷中,选○最多的十本进呈皇帝,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一,称“进士出身”,二甲的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二。最后由填榜官填写发榜。

一甲三人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二、三甲进士如欲授职入官,还要在保和殿再经朝考次,综合前后考试成绩,择优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即俗称的“点翰林”,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职。

殿试固定场所是哪个

殿试的固定场所是保和殿。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即是封建皇帝的开科取士、选拔国家官吏的制度。其起源于汉代,发展于隋唐时期。

“保和”一词,意即要保持事物间的协调关系。该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清乾隆三十年(1765)重修,原名谨身殿。殿高29米,面积1230平方米,为重檐歇山式建筑。

明代皇帝册立皇后和皇太子时,在该殿受贺。清代时,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皇帝在此宴请蒙古、新疆等外藩王公大臣。公主下嫁,于此宴请驸马及三品以上官员。自十八世纪后期起,这里便是清朝举行殿试的固定场所。

大家还在看:

最新文章

上一篇:会试与殿试的区别 下一篇:殿试及第者称为什么